美本案例 | 托福105+,无标化,TA如何拿下圣路易斯华盛大学WashU的录取?
日期:2025-08-01 11:52:18 阅读量:0 作者:赵老师今天大家介绍的优弗学子,25fall早申录取到综排21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。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他的讲述来看看他的美本申请经历吧~
我的背景
背景院校:国际高中
学员成绩:托福105+,无SAT/ACT
录取offer
初次相遇
三年前的北京寒冬,我永远记得那个改变我命运的日子。
1月15日,当妈妈带着我走进优弗留学的办公室时,我不过是个刚结束高一上学期、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少年。
那天的见面原本约了很久,却因为家中突然有事,只匆匆聊了几句就散了。
可就是这短暂的交谈,让我第一次感受到:原来有人能如此懂我,原来留学申请不是冰冷的分数堆砌,而是一场关于"我是谁"的探索。
兴趣挖掘
那时的我,像站在十字路口的旅人。
我知道自己关心环保——会因为宿舍水龙头没关紧而纠结半小时,会在旅行时默默捡起山间的塑料瓶,可这些碎片化的举动,在我眼里不过是"举手之劳"。
直到优弗的张老师一次次和我聊天,从我随手关灯的习惯聊到参与环保社团的经历,他突然说:"你有没有想过,这些'小事'背后,藏着你对世界的温柔?"
这句话像一道光,照亮了我内心朦胧的轮廓。在优弗留学张老师的引导下,我开始梳理自己的经历:
萨克斯十级证书、校园微电影社团创始人、公益组织宣传部长的身份,这些曾经让我觉得"只是兴趣"的标签,突然有了新的意义。
张老师指着我的活动清单说:"你看,环保是你的初心,传媒是你的天赋,为什么不把它们结合起来?"
于是,我的申请主线渐渐清晰——一个用镜头讲述环保故事的理想主义者。
张老师帮我把零散的活动串成链条:为校园电视台策划环保采访、组织环保马拉松义跑、拍摄公益短视频、筹办环保摄影展……
每一个选择都不再是"随便试试",而是向着"用传媒改变世界"的目标迈进。
申请过程
申请季的到来,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。尽管我的GPA保持优异,托福却始终在105分左右徘徊,SAT更是屡战屡败。
看着其他同学陆续刷出高分,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。那段时间,张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:"招生官要看的,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,不是一个分数机器。"
这句话成了我的定心丸。优弗的团队老师开始帮我"放大优势":
文书老师和我一起梳理了所有活动,把环保与传媒的交织写成故事;
前招生官老师为我做了三次模拟面试,教我如何用眼神和手势传递真诚;
石老师则在网申系统中反复检查每个细节,连推荐信的措辞都要和我确认三遍。
我的人设不再是简单的标签,而是一个贯穿始终、呼吸可感的存在。
考虑到我在镜头前的自然表现,张老师建议我参加第三方面试(InitialView),以此作为通往梦想校门的又一扇窗。
张老师邀请了优弗留学的前招生官为我进行深度辅导,帮助我在短暂的交流中展现最好的自己。果不其然,面试中我表现沉稳自如,语言虽略有局限,但还算清晰的表达。
最后,我用真实和热情打动了面试官,也再次把他那条“用传媒关关注环保、用传媒改善世界”的主线鲜明地铺陈在对方面前。
我们在多轮深入的沟通之后,张老师综合评估了我的背景,并结合多年经验,细致分析各院校录取的可能性。
最终,优弗老师团队帮我定下了一份既充满挑战又不失稳妥的早申请方案:ED大胆尝试Top 21的名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(WashU),同时选择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(UIUC)作为EA阶段的匹配校。
终得所愿
紧接着,申请的齿轮迅速启动:网申系统搭建、文书初稿成形、分数的递送等等。
在我与张老师构思定稿后,他们还邀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前招生官参与润色,文风中保留我个性表达的同时,得到了深度的语言提升与结构优化。
递交申请的那天,恰逢我前往香港参加SAT考试。虽然行程紧张,沟通也不太顺畅,所幸一切有惊无险,申请顺利完成。
2024年12月13日,当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Offer跳进邮箱时,我抱着妈妈哭了——不是因为逃离了申请的压力,而是因为这三年的努力,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答案。
回望这段旅程,优弗留学的团队像一群默默托举我的人。
张老师是那个总能发现我闪光点的"伯乐",且是能把零散故事写成动人篇章的"魔法师";
前招生官老师是教我如何在面试中"做自己"的"教练";
石老师则是确保每个环节零误差的"守护者"。
他们不仅帮我拿到了梦校的Offer,更让我学会了如何认识自己、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。
感谢优弗留学,是你们让我相信:每个少年都有属于自己的光,而好的引路人,就是帮你找到那束光的人。